阻礙全球轉向可再生能源 國際能源機構受指責
2009年01月15日 16:49 3680次瀏覽 來源: 人民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由于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長期以來對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潛力評估較低,但同時卻提倡石油、煤炭和核能的發(fā)展,稱其為“不可替代”的技術,日前該機構倍受輿論指責。
據英國《衛(wèi)報》消息,一些政治家和科學家稱,作為向全球主要國家提供能源政策咨詢的國際機構,國際能源機構阻礙了全球轉向可再生能源。
德國能源觀察機構(Energy Watch group)的專家認為,國際能源機構一直出版誤導性可再生能源數據,在給各國政府的建議中,也一貫低估風力發(fā)電的數量。專家指出,國際能源機構表現出對風能的“忽略和輕視”,同時卻推動石油、煤炭和核能的發(fā)展,稱其為“不可替代”的技術。
在近日出版的報告中,能源觀察機構的專家表示,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風能裝機容量迅猛增長,如果照目前的趨勢發(fā)展,到2025年,太陽能、風能發(fā)電總和將與常規(guī)電力相當。
報告作者瑞士議會能源和環(huán)境委員會成員魯道夫•瑞克斯坦格(Rudolf Rechsteiner)表示,國際能源機構患上了“可再生能源體制性失明癥”。
瑞克斯坦格說:“國際能源機構拖延了世界轉向可再生能源。他們繼續(xù)鼓吹核能與碳捕獲和存儲技術,而不是宣傳有利于新解決辦法的更中立的途徑。”
國際能源機構和其他組織過去曾對風能增長做出預測,而能源觀察機構的報告將預測數值與風力渦輪機的實際裝機容量進行了對比。報告說:“通過將風能的歷史預測與實際情況相比,我們發(fā)現所有官方預測明顯過低。”
1998年,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風能發(fā)電總量將達474億瓦(GW)。能源觀察機構的 報告表示,該數字在2004年12月就已達到。2002年,國際能源機構將其估計值修改為1040億瓦,而2008年夏,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就已經超過此預測值。
2007年全球風能凈增值超過了國際能源機構1995-2004年預測平均值的4倍。報告認為:“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數字既無事實基礎,也沒有理論依據。”
國際能源機構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最新預測,風能在2006-2015年將增長5倍,但隨后又假設在接下來的十年里,風能發(fā)展將迅速放緩。能源觀察機構稱這個“放緩”為“事實上的停滯”,并表示“國際能源機構沒有提供任何論據,說明為什么風能部門將會在2015年后經歷這樣一個危機。”
能源觀察機構報告總結:“國際能源機構的展望仍然重視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核能,可再生能源似乎沒有機會扭轉這種趨勢。國際能源機構許多年來一直散布誤導性可再生能源數據。人們不禁要問,國際能源機構對風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忽略和輕視,莫非是蓄意而為?”
瑞士議會能源和環(huán)境委員會成員瑞克斯坦格也投資了一些風力渦輪機,他說,國際能源機構常常從化石燃料產業(yè)招聘高級工作人員。瑞克斯坦格說:“在保持其能源獲取獨占性方面,石油企業(yè)非常老到。”
國際能源機構稱自己是“為28個成員國提供能源政策顧問的政府間組織,目的是確保成員國為公民提供可靠、收費合理和清潔的能源”。但該機構拒絕對此項報告發(fā)表評論。
能源觀察機構報告說,過去十年風力渦輪機裝機容量年均增長30%,風電裝機總量超過900億瓦(GW),相當于90個常規(guī)燃煤電廠或核電站。
報告還說,風能的繁榮“迄今為止幾乎未受任何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跡象的影響”。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xù)下去,到2025年風能裝機容量可達到75000億瓦(GW),一半的新發(fā)電項目為風力發(fā)電廠或太陽能電廠,常規(guī)發(fā)電廠可在2037年完全淘汰。
能源觀察機構的維爾納•齊特爾(Werner Zittel)說:“我們看到,風能部門呈現了十年以上的前所未有的增長。風能再加上水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不僅是快速和具有成本效益分析的替代能源,還是可以在本世紀前50年滿足我們所有能源需求的資源。這種判斷無關道德或環(huán)保,而是一種商業(yè)現實。”
責任編輯:安會珍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