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電碳與工碳價差變化釋放了什么信號?

2024年10月15日 11:17 5125次瀏覽 來源:   分類: 有色市場   作者:

電碳、工碳產量占比
31

碳酸鋰歷史價格走勢
32

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基準交割品為電池級碳酸鋰(以下簡稱電碳),替代交割品為工業(yè)級碳酸鋰(以下簡稱工碳),貼水25000元/噸。電碳純度要求99.5%以上,對鈉、鎂、鉀、鈣等雜質設定較為嚴格的標準,并對磁性物質和粒徑做出規(guī)范;工碳標準相對寬松,純度要求99.2%以上,對特定元素的含量要求相對較低,并且對磁性物質、粒徑等不做要求。從升貼水設置來看,25000元/噸的貼水設置表明交易所鼓勵以電碳為主導的交割,目前,各交割庫倉單均為電碳。

電碳由于標準高,制作出的電池性能更高更穩(wěn)定,主要用于動力電池領域,工碳部分用于制造玻璃、陶瓷等工業(yè)品,部分用于性能要求偏低的儲能電池。隨著技術的革新,部分頭部正極企業(yè)也能使用工碳生產滿足動力電池標準的正極材料。

目前,國內碳酸鋰生產分為鋰輝石、鋰云母提鋰和鹽湖提鋰、回收提鋰。礦石來源以電碳為主;鹽湖來源由于鹵水雜質較多,以工碳為主;回收來源根據各家回收技術的不同,電碳、工碳兼具。目前,國內電碳月產量占比60%~70%,從2023年以來的生產趨勢看,以礦山為主的鋰資源投產帶動電碳占比逐漸提升;鹽湖鋰資源投產節(jié)奏較慢,自2024年初才開始爬坡,今年工碳占比有略微回升趨勢。

在長周期中,電碳、工碳價差與碳酸鋰價格走勢較為一致,從歷史趨勢來看,隨著碳酸鋰價格上漲,電碳與工碳價差也隨之擴大。近5年來,電碳與工碳價差在2021年1月份達到谷值2000元/噸,對應電碳價格69000元/噸;在2023年3月份達到峰值56000元/噸,對應電碳價格約301500元/噸。雖然電碳與工碳價差谷峰值與電碳價格谷峰值并不完全匹配,但也接近短期內的極值,說明電碳與工碳價差對行情研判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碳酸鋰期貨上市以來,期現套利的運用使得現貨與期貨表現出越來越強的相關性。從碳酸鋰主力合約價格和電碳與工碳價差走勢來看,在短期行情中,兩者表現出明顯的負相關性:碳酸鋰期貨價格走弱往往伴隨著電碳與工碳價差擴大,短期反彈也伴隨著電碳與工碳價差收窄。

在鋰產業(yè)鏈中,部分企業(yè)對工碳的需求較為剛性,如電解液廠家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中使用超純碳酸鋰,提純過程中使用價格偏低的工碳更具性價比;又如儲能電池和低端動力電池,對性能要求不那么高,工碳也能滿足生產。對此類廠家,只要電碳、工碳存在價差,剛性需求便一直存在。目前,國內生產格局以電碳為主,從基本面的角度理解,當基本面改善,現貨需求增加,工碳理應率先感知變化,工碳價格較電碳上漲幅度更大,表現為電碳與工碳價差收窄;當基本面寬松,鹽湖工碳成本更低,降價空間更大,表現為電碳與工碳價差擴大。

自碳酸鋰期貨上市以來,可以從5個階段去看電碳與工碳價差變化對行情的研判作用。

階段一:碳酸鋰期貨上市初期,現貨市場定價還是以傳統(tǒng)SMM報價為主,市場出現較多期現套利機會,現貨報價落后于盤面價格的情況經常出現,電碳與工碳價差在此階段對行情變化并不敏感。

階段二:2023年11月下旬,在基本面大幅走弱的情況下,鹽湖工碳率先降價,碳酸鋰期貨價格開始大跌,電碳與工碳價差迅速擴大,當基本面企穩(wěn)之后,電碳與工碳價差開始回落,碳酸鋰震蕩下行期間,電碳與工碳價差共振走弱。

階段三:2024年春節(jié)假期后,由于鋰鹽廠復產節(jié)奏偏慢,供給端開工不及預期,下游需求超預期,短期基本面出現改善,電碳與工碳價差開始收窄,期貨價格迎來一波反彈。

階段四:2024年5月下旬,正極排產環(huán)比走弱,碳酸鋰需求減少,基本面過剩局面顯現,電碳與工碳價差擴大,碳酸鋰迎來長達3個月的單邊下跌。隨著基本面逐漸改善,電碳與工碳價差企穩(wěn),單邊下跌趨勢結束。

階段五:2024年8月下旬,隨著供給端減產以及“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到來,碳酸鋰基本面出現邊際改善,電碳與工碳價差收窄,碳酸鋰迎來震蕩偏強行情。

自9月11日以來,電碳與工碳價差維持在2100元/噸,表明基本面短期矛盾并不突出。在碳酸鋰價格強勢上漲期間,電碳與工碳價差未收窄,說明這輪上漲并非是基本面主導。

電碳與工碳價差走勢暗示著基本面的邊際變化,對行情研判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可以總結為3點:第一,從長期來看,電碳與工碳價差和碳酸鋰價格走勢一致。第二,在基本面無明顯改變的情況下,電碳與工碳價差維持相對穩(wěn)定,與盤面價格方向共振。第三,碳酸鋰基本面改善,電碳與工碳價差收窄,期貨價格上漲;基本面走弱,電碳與工碳價差擴大,期貨價格下跌,電碳與工碳價差和期貨價格負相關。

通過對電碳與工碳價差和碳酸鋰行情走勢的回顧可以發(fā)現,市場定價逐漸從三方參考報價轉化為盤面升貼水報價,有效地體現出期貨市場的價格發(fā)現功能。此外,期貨市場的有效性正在完善,期現套利的空間逐步壓縮。

(作者單位:創(chuàng)元期貨)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