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有色金屬在中國工程院學術會議上備受關注

2009年10月29日 11:23 5012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73位工程院士齊聚津門  有色金屬行業(yè)備受關注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第七屆學術會議在天津成功召開

  本網(wǎng)訊(記者 王慧)10月26日至28日,第七屆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學術會議在天津成功舉辦,以73位院士為首的400余位專家和學者匯聚津門,共同分享和見證了我國近年來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領域取得的新成果,探討現(xiàn)代化工、冶金與材料技術前沿。
  在學術會議上,有四分之一的學術報告中報道了有色金屬的研發(fā)新成果以及有色金屬相關的新科學。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有色金屬的應用和研發(fā)在科技領域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尤其是稀有金屬的研究,如硅、鋰、鍺、鈹?shù)?,昆明理工大學戴永年院士出席學術會并做了《粗硅精煉制多晶硅》的重要學術報告,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屠海令院士做了《鍺半導體材料在微納電子學中的應用研究》報告,中色(寧夏)東方集團公司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院長鐘景明做了《ITER-FW用真空熱壓鈹材研究》的報告,中南大學劉業(yè)翔院士在其《有色金屬在若干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報告中,系統(tǒng)的講述了有色金屬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情況,以及在未來工業(yè)、科學、生活中有色金屬的重要作用和加強有色金屬材料研發(fā)的重要性。
  在會上,有關有色行業(yè)的重要報告還包括西南鋁業(yè)集團曾蘇民院士的《用300MN大型水壓機干成需1000MN設備干成超大型模鍛件》、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周克崧教授的《低壓等離子噴涂薄膜技術及其應用前景》、云南冶金集團王吉坤副總工程師的《旋渦柱鉛閃速熔煉新工藝研發(fā)》、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翁端的《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機動車尾氣凈化中應用研究》、中南大學副校長邱冠周的《微生物冶金研究進展—微生物與礦物界面相互作用》、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浮選設備研究室沈政昌的《320m3 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及選礦工藝性能研究》、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院長蔣開喜的《最小化學反應量原理與鋅冶煉流程選擇》、中南大學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劼的《中國鋁電解工業(yè)的技術進步與重大課題》、東北大學翟玉春的《以紅土鎳礦為原料制備SiO2 、MgO和NiO的綠色工藝》等20數(shù)個有色金屬學術報告。分別就材料研發(fā)、工藝研究、裝備改進等領域的新成果新思路做了詳細闡述和討論。
  本次大會分大會主報告和四個分會報告組成,主報告上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等院士發(fā)言,分報告分為化工分會、材料分會、材料化工分會和冶金分會,大會現(xiàn)場共計發(fā)布了90余份學術報告。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