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強勢上漲 國內金市快速升溫
2009年10月14日 10:18 2672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貴金屬
近期,國際金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國內主要城市黃金零售和投資產品市場再度升溫,除購買實物黃金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投資紙黃金和黃金T+D交易,業(yè)內人士認為,投資者對于黃金投資的熱情除了短期的價格激勵外,更重要的是基于通脹預期的加強和避險需求增加。
據中國證券報10月14日報道,自“十一”長假開始,國際金價在1,000美元/盎司的整數關口附近展開了新一輪漲勢,并在10月2日之后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紀錄。
我國居民對于黃金價格繼續(xù)上揚的普遍預期加上8天長假對于消費的刺激作用,使得國內主要城市的黃金零售和投資產品市場再度升溫。
分析人士認為,在短期刺激作用的背后,居民對于未來通脹發(fā)生的擔憂成為推動黃金需求增長的根本動力。
黃金零售顯著增長
“十一”長假以來,無論在北京、上海還是深圳等國內主要城市,黃金的零售消費及投資均出現顯著增長,使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周。
盡管正值工作日,但當中國證券報記者13日來到集中了老廟黃金和老鳳祥等老牌金店的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時發(fā)現,各家老牌金店依然人氣不減。銷售人員表示,與長假中的景象相比,現在已“冷清”了不少。
上海黃金飾品行業(yè)協會秘書長許文軍介紹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中,上海地區(qū)的黃金銷售額達3.4億元,同比上升12.2%。
有行業(yè)人士表示,除了傳統的保值需求外,今年依然是國內的婚慶“大年”。這使國內的黃金首飾需求保持旺盛。世界黃金協會(WGC)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到金融危機和金價高漲的影響,截至今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首飾消費額下降了22%,而中國卻保持4%的增幅。
而在深圳,黃金零售銷售的增長勢頭似乎更猛。深圳周大福專柜的一位售貨員說,盡管目前千足金飾品的價格已經逼近300元/克,但前來選購金飾的消費者仍絡繹不絕,近一個月來的銷量同比上漲30%左右,國慶期間的銷量更比平時增加了一倍。
類似的情況同樣發(fā)生在北京。盡管長假一結束,北京主要的黃金零售店——菜市口百貨便上調了黃金零售價格,但高昂的價格并未降低成交量,菜百數據顯示,長假期間,該商場黃金的銷售額超過9,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多,創(chuàng)下新紀錄,長假后這幾天的銷售增幅也在20%以上。
避險投資需求繼續(xù)升溫
相對于購買黃金飾品,普通居民在零售市場上進行黃金實物和衍生品投資的態(tài)度似乎更為積極。
13日中午,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北京菜市口百貨的金條銷售部看到,千足金金條的賣出價格為238.8元/克,回購價為228.8元/克,也就是說,如果金價上漲超過每克10元,投資黃金就是正收益。
在目前金價凌厲的漲勢中,每克10元的“成本”讓不少投資者感覺到投資黃金的獲利“近在眼前”。“最近買金還是很多,買漲不買跌嘛。”一位銷售人員招呼記者買幾條金條作為投資,“國慶前買金的人,現在就已經賺到了錢。
就半個小時,又漲了7毛錢,還得繼續(xù)漲。”
在深圳,投資性金條和收藏品也非常“搶手”,COCOPARK廣天藏品銷售員表示,該店銷售的國慶系列金條在國慶期間甚至還出現了斷貨情況,有市民一口氣就買了10條紀念金條。
除了購買實物黃金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投資紙黃金和黃金T+D交易。從興業(yè)銀行深圳分行獲悉,同平日相比,該行推出的黃金現貨延期(黃金T+D)交易量已經翻了一番。“近一月來,黃金T+D的成交量達到5億多元,而平時每月成交量才兩三億元。”建設銀行深圳分行有關負責人也透露,近期該行的紙黃金業(yè)務較受投資者的青睞,交易量呈現明顯放大趨勢。
中信新際期貨的投資部總經理杜曉華認為,普通投資者對于黃金投資的熱情除了短期的價格激勵外,更重要的是基于通脹預期的加強和避險需求增加。他認為,貨幣泛濫的最終結局必然是通脹,黃金的保值魅力顯現。經濟危機雖然已經結束,但經濟復蘇的前景還是不甚明朗,市場依舊存在大量的避險需求。
重金條等黃金投資產品繼續(xù)熱銷的背后,黃金回購量也激增。節(jié)后國內黃金賣場金價大漲10元/克以上,帶動回購業(yè)務大增,形成繼今年春節(jié)長假后的第二次回購風潮。
主營投資型金條的中國黃金北京旗艦店負責人表示,現在不少存儲大克重金條的客戶都準備賣出。“有一個大客戶,一下子就出手了45公斤的黃金”,這位負責人稱,每天都要準備大筆現金,以應對增長的回購量?,F在日平均四五十公斤的回購量跟平日里一個月才十幾公斤的情況相比,已呈幾何級數增長。據菜市口百貨商場提供的數據顯示,近20天的黃金回購量已近620公斤。
恒泰大通黃金投資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雖然金價已經有較大幅度上升,但總體而言投資者對黃金市場的未來預期良好,就該公司而言,進行購買的投資者比獲利出售的消費者要多。
責任編輯: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