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國家非遺金銀銅“花絲鑲嵌”技藝復興路

2013年01月04日 13:42 8499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金屬器皿

4156

國家非遺金銀銅絲“花絲鑲嵌”技藝

金鑲多寶蝴蝶簪

金鑲多寶蝴蝶簪

金鑲珠石點翠簪
金鑲珠石點翠簪


  素有“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相比起景泰藍玉雕、宮繡這些赫赫有名的工藝,它似乎顯得是那么的默默無聞。在經(jīng)過了歷朝歷代的兵荒馬亂、萬世滄桑的洗禮輪回,它獨領中國封建王朝宮廷技藝的至高點足足2000余年,這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將其遺忘的。它的高貴與華麗亟待著世人的細心發(fā)現(xiàn)……


  千年傳承,古今一絕
  花絲鑲嵌是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又被稱作細金工藝,是將金、銀、等抽成細絲,以堆壘編織等技法制成。鑲嵌則是把金銀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鏨出圖案,或用鎪弓鎪出圖案,并鑲嵌寶石而成。
  我國的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雛形,在明代已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明代北京銀作局制作的金冠、鳳冠和各種首飾,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明代藝人用極細的金絲編織成的萬歷皇帝金冠,高24厘米,重826克,完全由518根直徑細達0.2厘米的金絲編織而成,表面沒有任何接頭痕跡。冠身薄如輕紗,空隙均勻,金冠上飾有二龍戲珠圖案,造型講究,姿態(tài)生動,連龍身細鱗也都是花絲掐成,堪稱一代杰作。
  到了清代,花絲鑲嵌工藝進一步發(fā)展,分工更細,逐步走向?qū)I(yè)化生產(chǎn)。全行業(yè)分為實作、鑲嵌、鏨作、攢作、燒藍、點翠、包金、鍍作、拔絲、串珠等11個專業(yè)。清代宮廷的金銀工藝風格與明代不同,更加精細,裝飾亦更加繁瑣復雜,名品不斷涌現(xiàn),如今很多都成為國寶奇珍。故宮珠寶館陳列的金甌永固杯、銀六方盆金桃樹盆景、金嵌珠寶朝冠頂、“金枝玉葉”大盆景、“點翠花鳥”大掛屏、銀質(zhì)燒藍“鶴鹿同春”等,均是這一時期的工藝精品。


  深陷低谷,苦苦尋路
  解放后的花絲鑲嵌也有過短暫的輝煌,1958年,北京花絲鑲嵌廠成立,曾有1000多員工,直到80年代,這個廠的生意還是不錯的。當時我國的手工藝品在國外的銷路很好。上世紀80年代末,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制裁,出口訂單數(shù)量銳減,廠里的經(jīng)營狀況就不如從前了,一直到2002年破產(chǎn)。破產(chǎn)后,所有的人都需要重新找出路,不少技工都改行蹬三輪、當環(huán)衛(wèi)工人、開出租車,能夠繼續(xù)從事花絲鑲嵌行業(yè)的,僅50人左右。
  其實和許多中國傳統(tǒng)工藝一樣,在當今的市場環(huán)境下,花絲鑲嵌這門古老的皇家工藝也面臨著相當大的沖擊,整個行業(yè)陷入難以適應,后繼無人的窘迫處境。直到進入新世紀,隨著民族產(chǎn)業(yè)的逐漸復興,花絲鑲嵌才終于逐漸挖掘出另一片天地。


  鏗鏘之行,眼望復興
  花絲鑲嵌大師白靜宜在北京花絲鑲嵌廠擔任設計師期間,設計的作品“鳳鳴鐘”,在1983年在東南亞地區(qū)鉆石首飾設計比賽中獲最佳設計獎,是迄今為止我國花絲鑲嵌作品在國際上榮獲的高權威獎項之一。
  白靜宜大師從事珠寶首飾及案頭藝術品設計已五十余年,為當今我國工藝設計界碩果僅存的老一輩設計大師,多年來在“花絲鑲嵌”工藝技術的傳承和創(chuàng)作設計上成績顯著。2008年,既國務院將“花絲鑲嵌制作技藝”正式納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項目之后,白大師被評定為這一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談到自己所繼承的花絲鑲嵌這門絕學,白大師更是感慨萬千,在浩瀚的中國文化長河中,花絲鑲嵌閃耀的魅力是獨特的,它經(jīng)歷了千年洗禮,每一個作品幾乎可以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而這些華麗的作品,同時也象征著這門古老工藝所走過的鏗鏘之路。
  另人欣慰的是,近期,珠寶奢侈品牌-昭儀新天地與白靜宜大師合作創(chuàng)建了花絲鑲嵌傳承基地,致力于花絲鑲嵌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讓這一具有悠久歷史和中國特色的宮廷工藝經(jīng)典,重獲生命力,相信這必將促進傳統(tǒng)工藝順應市場趨勢,與現(xiàn)代商業(yè)模式相結合、與國際流行元素相融匯,使這項古老的工藝走向復興之路。

金屬藝術專題:銅韻·夢想第二屆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展

創(chuàng)意金屬工藝品· 北京國際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博覽會中的金屬印象

 

搶救老工藝傳統(tǒng)絕活·金漆鑲嵌

西關打銅工藝 · 千錘方成器 百載有余溫

中國國家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純銀中華第一龍

北京胡同里的行腳商與銅響器

廣府西關銅器·亦傳統(tǒng) 亦新潮

河南煙云澗青銅器制作 · 承傳統(tǒng) 向未來 [走近洛陽非遺]

海南黎族銅鑼蛙密碼解讀

云南蔡家山·百年“銅匠村”

巫山89歲銅匠堅守古鎮(zhèn)70載 只盼手藝有傳人

西藏日喀則“孜東銅器”的傳承之路

“銅器一條街”重塑廣州恩寧路生機

 

黃金收藏:世界黃金制品大觀

黃金藝術品收藏秘笈

非遺技藝編制金絲皇冠亮相山西

純金版“故宮心經(jīng)錦囊壺”等上市 以故宮珍品為原型

新型紡織品金屬制品1【現(xiàn)代金屬工藝品】

 

“ 萊蕪錫雕” 王千鈞:先把手藝光大 再把生意做大

云南非遺錫器制作傳人程林· 一心一向往

[民間金屬手工藝] 長校留坑的打錫工藝

客家錫藝首位女傳人的經(jīng)歷

打錫工藝的守望者——朱寶雄 

錫器和打錫

火與錘的藝術 金家錫壺

錫臺插紅燭洞房花燭夜——訪老錫器制作藝人

傳統(tǒng)錫器 依舊有人在做

鉛錫刻鏤技藝傳承人:復制青銅器要默念心法口訣

責任編輯: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