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黯淡 銅價反彈曇花一現(xiàn)再下7000點
2007年11月21日 0:0 128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有色市場
昨日,上海期銅再度跳水,各合約普遍下跌千元以上,同期LME電子盤跌幅也超過100美元,國際銅價跌至7000美元關口下方。分析師表示,諸如地震、罷工這類突發(fā)事件推動的銅價上漲行情,畢竟只是市場短期行為,而基于品種自身供需的基本面因素,仍將主導銅價的中長期運動趨勢。
全球銅供需正逐步過剩。上周五,國際銅業(yè)研究機構(ICSG)最新公布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8月份,全球精煉銅產量總計為151.8萬噸,市場供應過剩62,000噸。而1-8月匯總數(shù)據卻仍顯示為短缺,今年1-8月全球銅市供應短缺258,000噸,去年同期為過剩38,000噸。ICSG稱,1-8月全球精煉銅產量同比增加4.6%至1200.9萬噸,而消費量總計為1226.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7.5%。該組織同時表示,按照月度基準,礦山產量自5月以來一直下降,8月產量較2006年12月達到的高位低12%,反映了墨西哥、印尼和智利的產量問題。而全球消費量增長則受到中國推動,中國的表觀消費量增長38%,中國精煉銅凈進口增長208%至約990,000噸。
中國期貨分析師劉旭表示,在11月看來8月統(tǒng)計數(shù)據稍顯滯后,不過仍能把握大的變化趨勢。他表示,ICSG數(shù)據表明歐美發(fā)達國家及東歐地區(qū)的需求正在萎縮,今年全球銅需求增長幾乎完全是由中國拉動,因此中國任何一點銅消費減緩的跡象必將影響全球銅價。而目前,中國正通過上調銀行存款保證金、加息等多種手段全方位收縮流動性,出口訂單增長速度也因退稅政策調整而回落,所有的這些都將不利于銅價繼續(xù)維持在高位。
不過,麥格里銀行卻仍然抱有一定的信心。該行表示,由于歐美地區(qū)的消費淡季,過剩更多是季節(jié)性的調整,而不是基本面的轉變。對于銅價利好的因素包括庫存仍處于低位,供應比預期的要緊張,價格對供應鏈變動的敏感度變得更高。而不利因素則主要體現(xiàn)在,需求放緩可能使得市場變得輕微過剩,但是市場走向過剩熊市的可能性仍非常低。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