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森調查迷局 近期未能復產
2012年02月07日 9:26 15379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鉛鋅資訊
江森翻案?
夏青稱,如果企業(yè)有涉鉛的活動,并且未經嚴格的環(huán)保處理,就必然會在土壤中留下痕跡。
這份結論對江森頗為有利的《溯源報告》,由鉛酸電池協會出資支持的調查組完成。專家組成員8位: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原副院長夏青為組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小平、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環(huán)境所研究員洪燕峰、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陳紅雨、華南綠色產品認證檢測中心司法鑒定所高級工程師陳大志、沈陽蓄電池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伊曉波、沈陽蓄電池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鍵、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環(huán)境影響評價中心環(huán)評工程師碩士于華通。
夏青稱,如果企業(yè)有涉鉛的活動,并且未經嚴格的環(huán)保處理,就必然會在土壤中留下痕跡。于是,專家組請來具備司法調查資質的廣東省綠色產品認證檢測中心司法鑒定所(下稱綠色認證所),并于2011年10月26日,在康花新村選取25個監(jiān)測點進行土壤測試。
據了解,在夏青領導的調查小組之前,上海江森廠區(qū)及其周邊地區(qū)自1995年以來還進行過兩次土壤含鉛量的調查,第一次是1995年的環(huán)評,第二次是2006年的回顧環(huán)評,兩次監(jiān)測都由上海市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實施。
《溯源報告》顯示,根據1995年環(huán)評、2006年回顧環(huán)評與2011年綠色認證所測量的數據對比,5個相同采樣點的鉛含量分別為SI點:<1 mg/kg、54.4 mg/kg、57.6 mg/kg;S2點:<1 mg/kg、28.0 mg/kg、43.9 mg/kg;S3點:16.4 mg/kg、27.6 mg/kg、25.9 mg/kg;S4點:無記錄、31.4 mg/kg、27.9 mg/kg;S5點:無記錄、30.2 mg/kg、19.3mg/kg.
本報記者查閱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國土壤元素背景值》,顯示上海市土壤的鉛含量本底為24.9 mg/kg。而根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的規(guī)定,二級土壤環(huán)境質量的鉛含量標準為300mg/kg.
夏青表示,2006年以后,江森上海工廠廠內東北角的監(jiān)測點S1和冬季典型日方向監(jiān)測點S2(廠址東南方向)土壤含鉛繼續(xù)增加,其土壤含量增加的速率(累積速率)要低于1995-2006間(前身為上海德科國際蓄電池有限公司時)的增加速率。處在夏季典型日方向S3(康花路與錦繡路交匯處)點的土壤含鉛量并沒有明顯的變化(2011年為25.90mg/kg)。其余各點土壤含鉛量不再升高,保持在上海市土壤鉛本底中位值附近(24.90mg/kg).
“這樣的數據反映出江森上海工廠的鉛殘留積累是在上海市含鉛量本底水平的。”夏青稱。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