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力拓案:反對派“綁架”陸克文 VALE搶灘中國

2009年08月06日 9:42 8453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淡水河谷入局 趁亂搶灘中國?


新聞圖片200976918231249521503671_8660.jpg
7月30日,淡水河谷邀請著名球星羅納爾多作為形象代言人的廣告登上北京公交車身


  7月,已經明顯發(fā)福的“外星人”羅納爾多又現身中國的電視廣告,不過他這次不是來展示曾經叱咤賽場的足球技術,也不是來推銷治療嗓子疼痛的含片,而是向中國公眾介紹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Vale,簡稱“淡水河谷”)。作為國際鐵礦石三大巨頭之一的淡水河谷,在中巴貿易里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在其競爭對手力拓陷入“間諜門”以后,淡水河谷會否發(fā)起新攻勢爭取在華的最大利益,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但由于兩國的利益和實際存在的困難,鐵礦石價格的談判注定充滿波折。


  淡水河谷整整1分鐘的廣告出現在中國國家電視臺經濟頻道的“黃金時段”,當然,也恰逢廣告主的競爭對手力拓剛剛在中國陷入“間諜門”漩渦。
  就在媒體爆出“中方放棄力拓轉而跟淡水河谷談判”的消息后,淡水河谷的廣告也應時出現。在中聯(lián)鋼分析師付瑤看來,淡水河谷此舉可以理解為一個技巧性的宣告,即告訴中國公眾它沒事,沒有被牽連進“間諜門”調查中。
  對于外界的猜測,淡水河谷卻否認廣告與“間諜門”有關,只是表示,今年是中巴建交35周年,淡水河谷從5月就開始在中國進行了一系列廣告投放,以示慶祝。
  今年5月18日,《人民日報》整版刊登了一則淡水河谷的廣告,畫面也是羅納爾多微笑著露出大板牙。對此,淡水河谷巴西總部日前在給時代周報的回復中表示:“我們期望通過投資、采購、創(chuàng)造本地就業(yè)機會和產品銷售等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目前的電視/互聯(lián)網廣告投放是此項目的第二個階段。”

“一方必須讓步”
  2009年中國鐵礦石價格談判正在僵持不下,而力拓員工被捕的突發(fā)事件則為結果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恰在此時,有關中方和淡水河谷談判的消息似煙幕也似實情,形象廣告的出現為外界提供了想象的空間。
  輿論傾向于中方和淡水河谷盡快達成協(xié)議,不僅基于中巴兩國向來良好的關系,也出于利益的考慮。當然,要達成協(xié)議,一方必須讓步。
  鋼鐵行業(yè)分析師曾節(jié)勝認為,淡水河谷原來的鐵礦石主要運往歐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歐洲需求下降厲害,而中國市場的表現卻又遠遠好于世界各地,從而淡水河谷對中國的輸出大大增加,“以量換價”,中國市場的剛性需求已經給了淡水河谷讓步的理由。
  數據也在支持分析師的說法。海運經紀商AXSMarine的數據顯示,間諜事件發(fā)生后半月內,澳大利亞兩個主要港口的現貨鐵礦石運輸只有5船,而二季度的月平均數是40船,與此同時巴西兩周內達到25船,接近4月的高點。
  不過,促使淡水河谷讓步的不利因素也不少。前些年在同澳礦的競爭中,巴西礦一直處于弱勢,主要就是海運費的影響,一噸相差20多美元,最終表現在鐵礦石價格上,巴西礦比澳礦貴一些。
  對此國內鋼鐵業(yè)資深專家馬忠普對時代周報表示:“如果中國今年真能得到比33%更多的降價幅度,那不可能是淡水河谷做出的,這等于讓它在28%的價位基礎上了又多降幾個點,難度太大。”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淡水河谷拒絕就相關的談判表態(tài),同時也拒絕評論目前市場上的諸多傳聞。在給時代周報的回復中淡水河谷表示,所有關于已達成的鐵礦石價格協(xié)議的消息都已在公司官網公布,除此之外,目前無法提供其他消息。
  淡水河谷財務總監(jiān)巴伯薩日前對《華爾街日報》也表示,在其競爭對手必和必拓和力拓與中國談妥鐵礦石合約價格之前,不會率先與中國完成供貨協(xié)議談判。
  淡水河谷在2009年鐵礦石價格談判之初即表示,不會牽頭今年的談判,這無異于放棄了首發(fā)價的權利。因為在2008年的首發(fā)價格談完后,力拓和必合必拓放棄跟隨,通過再次與中國鋼廠談判得到了更高的漲價幅度,讓當時的淡水河谷感覺吃了大虧。
  于是在去年9月,吃過虧的淡水河谷曾一度表示,給亞洲鋼廠的鐵礦石要在長期協(xié)議價的基礎上漲12%左右,這個舉動使得中國鋼廠大為光火,甚至揚言抵制淡水河谷。到11月淡水河谷悄悄撤回了漲價計劃。
  有了一年前的波折,現在業(yè)界對于是否今年先和淡水河谷達成協(xié)議存在爭議。中國鋼廠擔心即便放棄力拓,以量換價接受了淡水河谷的長期協(xié)議價位,未來也不見有太多好處。市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淡水河谷從未在中國就公司業(yè)績、發(fā)展計劃等與中國媒體正式溝通過。以至于在這幾年熱鬧非凡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公眾總也搞不清所謂的鐵礦石三大巨頭,那第三個是誰。實際上淡水河谷已經進入中國市場15年,1994年在中國上海設了辦事處。
  而現在的數字是,2009年第二季度,淡水河谷銷往中國的鐵礦石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近3600萬噸,占其出口總量的66.2%。中國成為其海外第一大鐵礦石出口市場。
  而根據淡水河谷總部的說法,他們有一個談判團隊分別與代表不同市場的客戶進行談判,與中國的談判由公司駐中國代表處的人員出面。

中巴政府介入談判?
  進入新世紀后,中國市場地位的上升逐漸影響淡水河谷的決策,并催生出了其大踏步的國際化擴張戰(zhàn)略。如今,這家全球雇員超過6萬人的巨型跨國公司,正把自己的觸角伸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致力于巴西經濟和外交政策綜合研究的周志偉表示,就如淡水河谷的電視廣告所言,它是中國和巴西經貿關系的橋梁,“雖然也是宣傳口號,但確實說出了淡水河谷在中國和巴西的經貿中的重要角色。”中國是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而從貿易結構上看,中國主要是從巴西進口鐵礦石等初級資源類產品。
  今年5月份,巴西總統(tǒng)盧拉訪問中國,雙方簽訂了大量合作協(xié)議和文件,在巴西國內甚至有“盧拉就任以來最成功的一次對外訪問”的評論。在這種背景下,淡水河谷作為中巴經貿關系的橋梁,在觀察人士眼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北京梅塔科咨詢有限公司總裁許中波認為,在金磚四國中,只有中國和巴西可以實現真正的合作,雙方是完全沒有利害關系的,如果能在鐵礦石談判上雙方達成協(xié)議就是個雙贏的結果。
  當然,在鐵礦石談判的關鍵時刻,中巴雙方政府是否能介入從而影響談判結果,一切都是未知數。分析人士表示,政府介入有可能,但是起根本作用的還是市場條件。
  在長達1分鐘的廣告里,淡水河谷主要提到了在中國的采購和提供的就業(yè)機會。周志偉表示,從各方面的信息透露出,淡水河谷應該制定了一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長期規(guī)劃。力拓員工被捕事件后,巴西國內反應比較謹慎和低調,而從他個人看來,這也正中了淡水河谷的下懷,符合淡水河谷的利益。
  周志偉表示,從各方面的信息透露出,淡水河谷應該制定了一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長期規(guī)劃。力拓員工被捕事件后,巴西國內反應比較謹慎和低調,而從他個人看來,這也正中了淡水河谷的下懷,符合淡水河谷的利益。
  分析師曾節(jié)勝表示,淡水河谷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優(yōu)勢和劣勢同樣明顯。優(yōu)勢是礦山規(guī)模大,同時品質也是最好的,劣勢則是中巴兩國距離遙遠導致海運費太高,從而導致鐵礦石市場價格變化不規(guī)律,風險較大。
  出于對中國市場需求增長的信心,淡水河谷也在想辦法彌補自己在同澳礦競爭中的劣勢。巴西到亞洲的航運線路比澳洲長3倍,于是淡水河谷正在著手建立自己的運輸船隊,減少物流成本。
  2008年8月,淡水河谷與中國造船企業(yè)熔盛重工簽署合同,建造12艘40萬噸級巨型礦石運輸船。整個訂單將在2012年完成,交易金額為16億美元,創(chuàng)下了世界造船史上單筆訂單金額最大、噸位最大的兩個紀錄。
  此外,淡水河谷在中國珠海合資建設的第一家球團礦廠珠海裕嘉礦產品有限公司一期去年已經正式投產,后繼動作中,淡水河谷還計劃在中國再建5家球團礦廠,目前正在與中國鋼廠進行談判。

走近“淡水河谷”
  淡水河谷在中國最早的譯名是“多西河谷”,前身是1911年由美國人投資的伊塔比拉鐵礦公司。1942年,時任巴西總統(tǒng)的瓦加斯決定將鐵礦收歸國有,成立了淡水河谷公司。其擁有巴西伊塔比拉礦山和卡拉雅斯礦區(qū)的開采權,鐵礦石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到1997年,淡水河谷擁有65家所屬或附屬公司,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和拉丁美洲最大的黃金生產廠家。
  而在1995年上任的巴西總統(tǒng)卡多佐“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巴西國內的國有企業(yè)紛紛進行私有化。最終這股私有化浪潮在1997年波及淡水河谷,“隨著淡水河谷的私有化,政府結束了一個時代,即國家作為企業(yè)家的時代”。
  5年后的淡水河谷完成私有化進程,并在紐交所、圣保羅和馬德里三地上市,其性質也變成了一家公私合營的巨型跨國公司。
  研究人士周志偉指出,在淡水河谷的股東中,出現了日本三井物流的身影,這個現象值得中國企業(yè)關注和借鑒。日本也是鐵礦石需求大國,正因為廣泛投資世界主要礦產資源,日本對鐵礦石價格的承受力才比中國更強。
  2007年淡水河谷的市值達到1517億美元。2008年,其收入總額達385億美元,稅前利潤為157億美元。亞洲是淡水河谷公司銷售的主要市場,公司收入的40.9%來自亞洲市場,其中17.4%來自中國。

[1] [2]

責任編輯:l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