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貿易保護:自由貿易助力經濟復蘇
2010年04月08日 8:54 10798次瀏覽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分類: 重點新聞
堅持自由貿易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3月30日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生產力發(fā)展和國際分工發(fā)展到較高水平的必然結果,其深入發(fā)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經濟中長期發(fā)展趨勢。
3月21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 “2010年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也再次強調堅持開放的自由貿易對于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性。
陳德銘指出,這一輪全球貿易復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內需大幅增加,拉動了相關經濟體的投資品和中間品出口率先回升。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進口同比增長64%,其中來自美國、歐盟和日本的進口分別增長37%、35%和48%,來自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的進口還翻了一番,對促進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發(fā)揮出積極效應。
“這些事實說明,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開放的貿易對于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具有重要作用。”陳德銘說。
陳德銘指出,目前全球貿易、投資和金融相互關聯(lián)的程度之深、影響之大,遠遠超過上一次,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脫離全球經濟單靠自身實現(xiàn)復蘇。如果我們堅持奉行公平、自由、開放的貿易理念,既積極鼓勵國內產業(yè)發(fā)展、做大全球市場“蛋糕”,又最大限度地參與國際分工,保持國際貿易渠道的便捷和暢通,公平合理地分配“蛋糕”,將有助于促進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全面、持續(xù)、平衡發(fā)展的軌道。
反之,如果一國堅持零和博弈的觀點,忽視全球化條件下的相互依存,就會出現(xiàn)一損俱損的局面。如果借此大搞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搞不好會重蹈上世紀30年代保護主義泛濫的覆轍,使全球經濟面臨“二次觸底”的危險。
陳德銘呼吁,第一,秉持自由、開放的發(fā)展理念。“開放”,既是指一個國家對國際交往和經濟合作采取積極推進的態(tài)度,也是指政府放寬管制,注重發(fā)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過去半個多世紀尤其是近20年的全球化浪潮,使各國的受益總體大于損失。今后一個時期,各國更應堅定開放信念,積極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共同鞏固全球經濟復蘇的良好勢頭。
第二,加快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多哈談判早日取得公正、平衡的結果,既是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發(fā)展的根本路徑。無論是發(fā)達經濟體還是發(fā)展中經濟體,均應著眼長遠,拿出更大的誠意和決心,推動實現(xiàn)商品、資本在國際間有規(guī)則的自由流動,不斷提高全球協(xié)調與治理水平,從根本上提高各國國際競爭力及全球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將再赴海南,繼續(xù)向世界傳遞中國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的立場和態(tài)度。
責任編輯:l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