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產品出口的“反傾銷”之痛
2009年12月01日 15:32 6440次瀏覽 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分類: 重點新聞
近日,澳大利亞宣布對從我國進口的鋁型材實行臨時反傾銷制裁,加征16%反傾銷稅。這一事件,使業(yè)界再次將目光聚焦到全球對華出口產品實施反傾銷制裁上。
據中國商務部的數字,自1979年歐共體對我國提起第一起反傾銷調查起,至今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對我國出口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被反傾銷調查涉及的產品達140多大類、4000多種,其中礦產品和賤金屬制品首當其沖。
近年來,中國出口產品遭受外國反傾銷立案調查和被執(zhí)行反傾銷措施最多的是化工產品、賤金屬制品(主要是鋼鐵),還包括運輸設備、礦產品、陶瓷制品等,其中涉案金額所占比重較大的產品就包括賤金屬制品(18%)、礦產品(9%),而賤金屬制品和礦產品所占比重仍呈明顯上升趨勢。近年來中國礦產品遭遇到的反傾銷訴訟,包括出口歐盟國家、美國、韓國的鎂砂、氟石、碳化硅、剛玉、碳化鋇、二氧化鈦顏料等。商務部近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國外對中國發(fā)起反傾銷調查的案件數同比上升26.7%,遭反傾銷的產品中不少是資源型產品,甚至直接就是礦產品。
前幾年,我國石材、螢石產品出口遭遇歐盟各國反傾銷調查,使這些產品出口市場被迫萎縮,甚至被封殺在歐盟市場之外。其他典型案例還包括:歐盟在1999年對云南省出口的黃磷礦提起反傾銷訴訟;2004年,我國遼寧鎂碳磚出口歐盟就遭受到反傾銷調查,致使4家企業(yè)被歐盟最終裁決征收2.7%~27.7%不等的反傾銷稅;2000年12月,歐盟宣布對中國輸歐焦炭征收32.6歐元/噸的反傾銷稅,2008年歐盟再次對中國焦炭確立了5年的反傾銷稅;而美國在對華反傾銷案中,金屬錳出口最高被征收143%的反傾銷稅。具體到近期我國鋁型材遭遇反傾銷制裁事件,除了澳大利亞,我國鋁材出口市場在非洲、亞洲、美洲也都遭遇了反傾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除了鋁材,今年8月歐盟宣布對中國輸歐鋁合金輪轂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如果調查成立,中國鋁合金輪轂將被連續(xù)5年加征33%的反傾銷稅,這意味著中國鋁合金輪轂將在歐洲市場徹底失去價格優(yōu)勢,最終不得不退出歐洲市場。
西方國家在近乎白用中國資源的同時還對中國反傾銷制裁,這該引起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低價競銷,授人以柄。這種賤賣資源之痛告訴我們:一方面,我國礦產品市場的無序競爭導致某些礦產品過量生產,多頭出口,最終使我國成為國際礦產品出口屢遭反傾銷指控,且損失慘重;另一方面中國企業(yè)應該在礦產品出口的技術含量上下工夫,擴大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變“以廉取勝”為“以質取勝”,堅決杜絕礦產品出口中“一等資源,二等加工,三等價格”的現象。
(作者:張金萍 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編輯)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