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報:中國成為稀土金屬供應的“最大壟斷國”
2009年03月09日 15:24 6580次瀏覽 來源: 環(huán)球時報 分類: 稀土 作者: 利奧.劉易斯 唐湘 譯
英國《泰晤士報》3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掌握技術未來的鑰匙 中國從一項長達15年的調查中勝出,成為稀土金屬供應的“最大壟斷國”。業(yè)內專家說,這一主導地位將使中國控制消費類電子和綠色技術的未來。
業(yè)內人士表示,隨著中國大幅削減每年的稀土金屬出口配額,任何公司都將無法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風力渦輪機或混合動力汽車,這一局面正在迫近。
在經過長期的價格戰(zhàn)和出口配額削減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屬都將由中國生產供應。17種鑭系元素(原子序數58至81之間的稀土元素)廣泛應用于手機、激光器和航空業(yè)等方面,而這些元素都由中國生產。
雖然中國具備生產足夠的鑭系元素、鋱元素、釹元素和鏑元素的資源和精煉能力,以滿足每年10%的全球需求增長率,但預計它今年對全世界的稀土出口只有38000噸,這還不夠日本一個國家的需求。
而且,隨著世界各國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加大努力,中國的主導地位將變得更具有戰(zhàn)略決定性,因為很多重要的環(huán)保技術,例如風力渦輪機、低能耗燈泡和混合動力車等都非常依賴稀土金屬。
稀土金屬專家杰克?利夫頓說:“鄧小平1997年曾說,就像中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產區(qū)一樣,中國也將成為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如今,鄧的話已成為赤裸裸的現實。世界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沒有這些‘技術性金屬’的元素,也就談不上什么技術。中國已經開始研究如何使這些金屬給本國公司以其它國家難以匹敵的競爭力。”
中國在稀土供應方面日益崛起的實力及其明顯要把它作為“21世紀的經濟武器”的意圖令日本政府感到擔憂。有日本政府人士對《泰晤士報》說,對日本業(yè)界來說,這是一種無形的海嘯恐慌。日本幾乎100%的稀土進口都來自中國,因此它將這些元素看作未來貿易戰(zhàn)的一個潛在戰(zhàn)場。
豐田和日本其它大型汽車生產商正忙于在越南和馬來西亞尋找稀土。美國被價格戰(zhàn)擠出的稀土礦也將重新投入使用。不過,很多業(yè)內觀察人士認為,北京會在世界出現主要競爭者之前策劃一場全球供應危機。
日本三井公司稀土部門負責人佐藤陽一說,中國的戰(zhàn)略表明,北京和世界消費者之間正在進行一場復雜博弈。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大致有兩個:其一,為中國高技術產業(yè)提供一個繁榮的機會,允許它們獲得對亞洲、歐洲和美國競爭者的巨大競爭優(yōu)勢;其二,迫使外國公司將其高技術工廠和研究中心轉交給中國,以此來避免配額限制,但此舉將會遭到日本公司的反對,因為它們擔心會喪失產業(yè)機密。
佐藤還認為,中國還會用其已有的壟斷地位來摧毀任何新的競爭。雖然世界上42%的稀土礦藏分布在中國之外的地方,但這些地區(qū)幾乎不具備精煉能力。
佐藤說:“當然,有很多人想在中國之外的地方建立精煉廠,尋找稀土來源,但這些投資在中國可能施加價格報復的情況下并不會起什么作用。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都出現了新的項目,但中國只需將價格下調,就會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責任編輯: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